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战国初期,吴起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主持变法。与其他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战国初期,吴起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主持变法。与其他国家相比,楚国旧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他们把持许多重要职位,而且盘根错节,动弹不得。吴起对楚悼王说:“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

吴起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条:第一,废除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规定封君“三世而收爵禄”。即贵族只要传了三代的,一律收回封爵和体禄、世袭特权。第二,整顿吏治,淘汰冗官。吴起提出“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枝官”,精简机构。

司马迁说吴起“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摘编自孙立群《吴起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吴起改革的国内外背景和改革目的。

(2)根据材料,分析吴起改革的重心并简评之。

 

(1)背景:楚国国内保守势力强大;外部各国弱肉强食,兼并战争激烈。 目的:实现国家富裕,增强军队战斗力。 (2)重心:打击保守的奴隶主贵族势力,整顿吏治。简评:吴起改革触犯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改革的民众力量基础薄弱,结果导致改革失败。 【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问,有关于吴起改革的背景的问题,首先需要从材料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再依据吴起生活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归纳。有关于改革的目的的问题,需要从本题中的前一个问题的答案中来分析并得出结论。正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才决定了改革的目的。 (2)第二问,解决本题首先需要解决吴起改革的重心内容是什么,然后再进行评价。吴起改革的重心内容应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割据混战的局面下改革的重心应该是增强本国的国力,对内需要整顿内政。正是这种整顿内政虽然有利国家发展,但同时由于改革触犯了一些贵族的根本利益,所以是遭到他们的疯狂反对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

(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3)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侯问李克(李悝)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材料二是时,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充分利用土地的教令)。以为地方百里,提封(国内)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三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又曰:籴甚贵伤民(士、工、商),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李悝提出的对策及该对策所针对的制度。并概括该对策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李悝提出这一思想的主要目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李悝“尽地力之教”的目标,也是他的政治纲领。“使农益劝”的办法是计口授田,对每个“农夫”授田一百亩,收入归耕者所有,国家抽十分之一的税。照李悝的计算,当时粮价是每石三十个钱。这十一之税收的是粮食或是钱,材料没有说明,如果是前者,那就是实物地租;如果是后者,那就是货币地租。

材料二魏文侯问李克(悝)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摘自《魏文侯问李克》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改革的目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改革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秦孝公曰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秦国在诸侯国中相对落后           B.秦孝公求贤若渴

C秦孝公希望改革                   D.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秦国不强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