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位大学者的诗曰:“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

一位大学者的诗曰:“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与此思想观点最为接近的是

A. 格物致知

B. 致良知

C. 心即理也

D.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A 【解析】材料中“急穿芒履去登临”一句说明该学者是积极地接触客观事物,去感知“造化心”的,属于程朱理学的修养方式,答案为A。B、C两项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D项是李贽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对儒家伦理道德进行高度概括并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三纲五常”合理性的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查看答案

朱熹曾批评宋孝宗因循苟且,虚度岁月,不仅不足以致治,反而足以招乱。其言辞激烈,锋芒毕露,毫不避忌。他甚至还批评宋宁宗“独断”。朱熹的行为主要体现了

A. 格物才能穷其理

B. “存天理,灭人欲”

C. 正君心以正朝廷

D. 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查看答案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查看答案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墨家的“兼爱”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查看答案

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根据材料推断,其目的在:

A. 宣扬君权神授    B. 解释天人感应    C. 劝君主行仁政    D. 强调教化民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