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墨家的“兼爱”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墨家的“兼爱”思想的批判,故B正确。儒家的“仁政”思想,没有主张兼爱、平等,故A排除。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排除。荀子的 “性恶论”思想也未涉及平等思想,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根据材料推断,其目的在:

A. 宣扬君权神授    B. 解释天人感应    C. 劝君主行仁政    D. 强调教化民众

 

查看答案

“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反映的汉代当时的主要政治统治思想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法家的法治思想

C.墨家的“兼爱”思想                 D.道家的黄老之学

 

查看答案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中国近代史,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指出1840年至1900年间日本侵略者直接参与的战争有哪些?

(2)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资本输出的是哪一条约的什么条款?

(3)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社会各个阶级的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请列举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革命斗争。

(4)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回顾党的一大,指出大会确定的中央机构和党的中心工作各是什么?

(5)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及其取得的成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