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2: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3: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年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今年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概括指出美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具体体现。

(2)根据材料2,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3,指出21世纪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

 

(1)外交政策:“冷战”政策。体现: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 (2)变化: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出现多极化趋势。原因: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发展等。 (3)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意义: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美国在二战之后逐步开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封锁,实行“冷战”政策。这一些了的政策具体体现在他的行动中,在经济方面是马歇尔计划,政治上是杜鲁门主义,在对外关系上建立北约。 (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体现出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着重强调了两极格局受到的冲击,以此论述多极化趋势的可行性。对于多极化的原因,应从世界背景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角度来谈,要全面细致。 (3)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很明显的给出21世界的大国关系主要是建立新型战略伙伴。说到底是不结盟运动的继续发展。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对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换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贝《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

①美、欧、日是基础;②美、俄、日是关键;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此,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那些国际力量限制了当时美国的“威力”?

(3)材料三显示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材料三“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国情咨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美欧关系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折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对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材料三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中俄互办国家年。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特点是参与层次高、活动规模大、涵盖范围广、社会影响深。目的是宣传中俄友好,增强政治互信,增进传统友谊,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扩大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推动中俄友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实现两国的共同繁荣,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今国际形势的总体特征。

(2)根据材料二,归纳造成“国际形势迭宕起伏”的原因为哪些?

(3)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中俄的“传统友谊”。结合材料三,分析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

A. 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B. 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

C. 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

D. 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

 

查看答案

20149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纽约参加了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其演讲的主要内容是日本奋力要求加入常任理事国。安倍曾称:为使联合国顺应21世纪时代变化进行相应改革,日本愿意发挥带头作用。演讲中安倍表示:一旦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一定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安倍的言论表明日本

A. 发挥带头作用推动联合国改革    B. 勇于承担国际责任

C. 谋求与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政治地位    D.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