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换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贝《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

①美、欧、日是基础;②美、俄、日是关键;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此,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那些国际力量限制了当时美国的“威力”?

(3)材料三显示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1)原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举措: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 (2)国际力量: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振兴。 (3)变化:由原来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世界五大力量相互制衡。 认识:多极化趋势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它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国对苏联的遏制,即冷战,其表现具体体现在: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发表;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军事上,北约的组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自冷战开始后,世界政治格局就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多个力量的崛起势必冲击美苏两极;当然,对美国的冲击也就不在话下了,至20世纪70年代,多个力量中心形成,体现在欧洲的逐渐联合(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中国的振兴。 (3)根据材料三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图片所描述的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极其微妙的特征,体现在:由原来的美苏两极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而且还没有定格,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五大力量间联系更紧密,相互制约。从材料三图示及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起积极作用,其具体体现在: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④有利于加速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进程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材料三“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国情咨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美欧关系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折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对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材料三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中俄互办国家年。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特点是参与层次高、活动规模大、涵盖范围广、社会影响深。目的是宣传中俄友好,增强政治互信,增进传统友谊,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扩大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推动中俄友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实现两国的共同繁荣,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今国际形势的总体特征。

(2)根据材料二,归纳造成“国际形势迭宕起伏”的原因为哪些?

(3)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中俄的“传统友谊”。结合材料三,分析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

A. 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B. 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

C. 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

D. 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

 

查看答案

20149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纽约参加了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其演讲的主要内容是日本奋力要求加入常任理事国。安倍曾称:为使联合国顺应21世纪时代变化进行相应改革,日本愿意发挥带头作用。演讲中安倍表示:一旦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一定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安倍的言论表明日本

A. 发挥带头作用推动联合国改革    B. 勇于承担国际责任

C. 谋求与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政治地位    D.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查看答案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  )

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