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中国存在对西学的争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中国存在对西学的争论。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并优越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材料二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声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

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1)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2)结合丙的看法简要评价“西学中源说”

(3)据材料二,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1)甲:反对学习西学。乙:主张学习西学技术。丙:不仅主张不仅学西方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制度或主张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学习西学。 (2)评价:为向西方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仅仅停留在器物层次。 (3)积极影响:促进丁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中后期中国存在对西学的争论和当时“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以及“西学东渐”的新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 (1)根据材料中的“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中国擅长并优越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等信息可以分析概括得出甲反对学习西学、乙主张学习西学技术、丙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制度或主张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学习西学。 (2)根据材料中的“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和“其意在‘扬己抑人’”,说明“西学中源说”为向西方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仅仅停留在器物层次。 (3)“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中的“算学、重学、电学、声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等可以看出,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根据材料中的“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等可以看出,“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知识分子在社会的转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出现于政治角逐场中。

——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欧洲是人类思想的福地。欧洲知识分子不仅有锐意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知识分子总是努力寻找思索碰撞的空间,并为此锲而不舍。

——【德】沃尔夫·勒佩尼斯《何谓欧洲知识分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

(2)结合维新变法思想,论述材料二中“全方位的变革姿态”的涵义。

(3)列举15世纪以来在欧洲出现的被广泛采纳的政治思想,指出欧洲知识分子的“迷茫”“孤独”“抑郁”在文学上的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知识分子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中国科技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一反映出中国古代在预测地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 图二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做出了卓越贡献

C. 图三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D. 图四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查看答案

1978年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A. 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 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C. 使人们彻底摆脱“左”倾错误

D. 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查看答案

以赛亚·伯林曾指出:“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他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说明

A. 经典力学直接导致了启蒙运动

B. 牛顿思想全面影响法国社会

C. 启蒙运动有利于经典力学发展

D. 科技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条件

 

查看答案

现在,时间能够伸长收缩,不是在宇宙的任何地点都是均匀的,而是与运动状态与引力相关的。这一描述反映的科学理论

A.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            B.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进程

C.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规律            D.拓展了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