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知识分子在社会的转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

知识分子在社会的转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出现于政治角逐场中。

——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欧洲是人类思想的福地。欧洲知识分子不仅有锐意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知识分子总是努力寻找思索碰撞的空间,并为此锲而不舍。

——【德】沃尔夫·勒佩尼斯《何谓欧洲知识分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

(2)结合维新变法思想,论述材料二中“全方位的变革姿态”的涵义。

(3)列举15世纪以来在欧洲出现的被广泛采纳的政治思想,指出欧洲知识分子的“迷茫”“孤独”“抑郁”在文学上的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知识分子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的理解。

 

(1)社会大裂变;宗法制的解体;诸侯对人才的渴求;士阶层自身的优势。 (2)政治——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张君主立宪制;救亡图存。经济——发展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路。思想文化——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传播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3)政治思想: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 表现:现实主义文学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现代主义文学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4)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时势造英雄,知识分子是时代的产物;社会变革催生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推动着社会变革。(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1)由“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可知社会大裂变;由“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可知宗法制的解体;由“诸侯对人才的渴求”可知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由“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可知士阶层自身的优势。 (2)题干强调“全方位”,再结合所学知识,应对维新思想进行按照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即:涵义:政治——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张君主立宪制;救亡图存。经济——发展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路。思想文化——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传播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3)第一小问,应注意题干指定的时间“15世纪以来”,指定的地域限制“欧洲”,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列举: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第二小问,应注意其限定在文学方面的表现,即对19世纪近代文学发展流派做一梳理,结合“迷茫”“孤独”“抑郁”可知:现实主义文学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现代主义文学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4)题干指示“综合以上材料”,所以要整体思考三则材料。三则材料都提到了特殊的时代为知识分子的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即时势造英雄,知识分子是时代的产物;三则材料所提到的时代知识分子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即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样,也可以就此得出,社会变革催生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推动着社会变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中国科技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一反映出中国古代在预测地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 图二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做出了卓越贡献

C. 图三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D. 图四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查看答案

1978年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A. 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 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C. 使人们彻底摆脱“左”倾错误

D. 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查看答案

以赛亚·伯林曾指出:“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他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说明

A. 经典力学直接导致了启蒙运动

B. 牛顿思想全面影响法国社会

C. 启蒙运动有利于经典力学发展

D. 科技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条件

 

查看答案

现在,时间能够伸长收缩,不是在宇宙的任何地点都是均匀的,而是与运动状态与引力相关的。这一描述反映的科学理论

A.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            B.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进程

C.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规律            D.拓展了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查看答案

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孙中山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这段对话说明

A. 救国路径趋于多元化

B.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 孙中山反对教育救国

D. 严复主张君主立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