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后半期,晚清通过整顿士气和经世致用来恢复统治秩序出现了“同光中兴”。但这...

19世纪后半期,晚清通过整顿士气和经世致用来恢复统治秩序出现了“同光中兴”。但这里所谓的“中兴”没有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内涵。材料中的“内涵”主要指

A.向近代化的转型             B.中央集权的重建

C.社会性质的转型             D.民主制度的建立

 

C 【解析】 试题分析:“同光中兴”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衰落,始终无法取得与其同期的日本的成就。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改变了国体,改变了社会制度。由过去的幕府、君主政体,改为君主立宪制政体。所以这里的内涵应该指的是社会性质的转型,C项正确。ABD不符合内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选举法令宣誓加冕。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教会和好,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这从本质上反映

A. 英国立法完善王位继承制

B. 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 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

D. 议会作为权力中心的地位得以确立

 

查看答案

美国史学家斯东说:苏格拉底需要鸩酒,就像耶稣需要十字架一样,来完成一项使命,这项使命却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里的使命就是履行苏格拉底的理念。该理念(  )

A. 美德就是知识    B. 法律至上

C. 怀疑神灵权威    D. 追求民主

 

查看答案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查看答案

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丁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A. 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 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C. 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 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其治下西汉国力最为强盛史称“孝宣之治”,又称“孝宣中兴”。巫蛊之祸发生时,襁褓中的刘病已也被收系郡邸狱,后元二年(前87年)遭赦,在民间抚养。汉武帝遗诏养于掖庭,并令宗正录其属籍。

刘询少时多到京都三辅了解民情,这对他的施政有直接影响。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贤臣循吏辈出,著名的有麒麟阁十一功臣。宣帝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在对外关系上,宣帝于本始二年(前72年)联合乌孙大破匈奴,而后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来朝称臣。神爵二年(前60年)平定西羌,并置金城安置降羌。同年设西成都护监护西域各国,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宣帝治国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宣帝能成为一代贤君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