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D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政治,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C两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军国大事……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故排除B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军国大事……议于群臣”可知该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丁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A. 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 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C. 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 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其治下西汉国力最为强盛史称“孝宣之治”,又称“孝宣中兴”。巫蛊之祸发生时,襁褓中的刘病已也被收系郡邸狱,后元二年(前87年)遭赦,在民间抚养。汉武帝遗诏养于掖庭,并令宗正录其属籍。

刘询少时多到京都三辅了解民情,这对他的施政有直接影响。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贤臣循吏辈出,著名的有麒麟阁十一功臣。宣帝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在对外关系上,宣帝于本始二年(前72年)联合乌孙大破匈奴,而后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来朝称臣。神爵二年(前60年)平定西羌,并置金城安置降羌。同年设西成都护监护西域各国,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宣帝治国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宣帝能成为一代贤君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回望过去,美国人发动的那场战争给阿富汗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安全局势恶化,始终是困扰阿富汗发展的最大问题。美国等国以“反恐”为名,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军事打击,致使塔利班政权垮台。但时至今日,阿富汗的安全局势依热没有明显改善。塔利班和其它式装组织的活动相当猖獗,一些地区时常发生爆炸和自杀式袭击事件。根据联合国数据,今年以来已有近6000名平民在各类恐怖暴力袭击中伤亡。

大批农民抛下耕地逃离家园,流离失所。政府推动的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进行。根据阿富汗政府的数据,该国的失业率已达到40%,有接近40%的人口生在贫困线以下。该国的经济和财政收入被迫严重依赖于国际援助。

——《阿富汗战争爆发15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背最。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德国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的程度严重,同时容克责族势力过于强盛,这些极具侵略扩张性的权势集团责助了纳粹分子,促成了希特勒上台执政并在战争中给予纳粹政权不建余力的支持。西方盟国占领西部德国后,他们拆除德国具有军事潜力的工业设施,这仍然是传统的消极的解决德国问题的方法;打破德国纳粹时期自给自足的封闭的经济体系,使德国经济重新回到世界经济体系中来,与前者相比,这显然是较为积极的建设性的手段;废除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和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在这一方面,西方盟国甚至在重工业领域还进行了社会化和职工参与共决的有益尝试;鼓励和帮助西占区建立独主工会,希望工会成为一支促进经济民主和社会稳定的独立力量,抑制权势集团.

——摘编自张沛《凤凰涅架——德国西占区民主化改造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西方盟国改革德国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经济改革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