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时,政府明文规定:地处京畿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文武长官不得由王室成员担任...

汉武帝时,政府明文规定:地处京畿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文武长官不得由王室成员担任。其意图是

A. 预防地方官员结党营私

B. 加强国都的军事防御

C. 废除贵族血缘政治

D. 防止宗室势力威胁皇权

 

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汉代禁止王室皇族成员担任离都城近的地区官员,目的防止宗室势力相互勾结,威胁皇权,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不能“王室成员担任”相违背;B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错误,废除二字材料无法体现。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材料三:“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的主张。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应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2)材料二该故事的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3)阅读材料三,首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政协委员李汉秋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B.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D.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查看答案

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B. 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 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查看答案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加强君主专制

C. 完善法律机制

D.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