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初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

元初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了此建议,设

A. 中朝

B. 三省制

C. 中书省

D. 都察院

 

C 【解析】元初,有人建议恢复隋唐时期的中央三省六部制,这是侍御史高鸣对元世祖忽必烈的进谏。意思是:现在国家的疆土要大于从前的朝代,其决策于一个机构,还不能把事情办完,何况三省。元世祖采纳高鸣的建议,在中央设中书省,总揽全国政务,故答案选C。AB分别是西汉、隋唐时期期的中央官制,排除;D是明清时期的监察机构,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司马光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这里的“言事官”是指

A. 丞相

B. 监察官

C. 内阁首辅

D. 军机大臣

 

查看答案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贞观初,岁定京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官、外官考……中品以下,四考皆中中者,进一阶;一中上考,复进一阶……有下下考者,解任。”这一规定的直接影响是

A. 推动了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

B. 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率

C. 使名门望族成为最大受益者

D.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1870年,史皮尔在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材料所评论的是

A. 科举制

B. 郡国并行制

C. 三公九卿制

D. 三省六部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汉朝时期丞相的政治地位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在中央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又是如何体现“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

(3)从以上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吗?

(4)依照材料三孟德斯鸠的观点,分析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面的“中国古代战争密集区简表”,引自施和金的《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 秦汉至南宋,北方战事多于南方

B. 战争密集地区呈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

C. 变化趋势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相关

D. 河南地处中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