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70年,史皮尔在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

1870年,史皮尔在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材料所评论的是

A. 科举制

B. 郡国并行制

C. 三公九卿制

D. 三省六部制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指出:不主张任人唯亲,这是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吏选拨的垄断,这是科举制度的功效,故A项正确。B项是西汉的地方官制,排除;CD分别是秦朝和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汉朝时期丞相的政治地位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在中央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又是如何体现“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

(3)从以上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吗?

(4)依照材料三孟德斯鸠的观点,分析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面的“中国古代战争密集区简表”,引自施和金的《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 秦汉至南宋,北方战事多于南方

B. 战争密集地区呈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

C. 变化趋势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相关

D. 河南地处中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查看答案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 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 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卡尔·魏特夫在研究中华帝国的治水活动时指出,“要有效地管理这些工程,必须建立一个遍及全国或者至少及于全国人口重要中心的组织网。因此,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总是巧妙地准备行使最高政治权力。”卡尔·魏特夫在此强调的是

A. 专制主义的优势

B. 中央集权的特点

C. 农耕文明的进步性

D. 封建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下列史实可以为此观点的成立提供依据的是

A. 秦朝推行郡县制

B.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 北宋文官任知州

D.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