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学者卡尔·魏特夫在研究中华帝国的治水活动时指出,“要有效地管理这些工程,必须...

美国学者卡尔·魏特夫在研究中华帝国的治水活动时指出,“要有效地管理这些工程,必须建立一个遍及全国或者至少及于全国人口重要中心的组织网。因此,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总是巧妙地准备行使最高政治权力。”卡尔·魏特夫在此强调的是

A. 专制主义的优势

B. 中央集权的特点

C. 农耕文明的进步性

D. 封建经济的发展

 

A 【解析】本题以“治水活动”为切入点,实际上考查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积极作用。材料信息“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行使最高政治权力”,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特点。而在专制主义制度下,国家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重大的工程建设,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地方权力向中央的集中,且“特点”不能直接反映制度的积极作用,排除B;农耕文明太广泛、太笼统,不能直接点明材料主题,排除C;封建经济的发展与材料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下列史实可以为此观点的成立提供依据的是

A. 秦朝推行郡县制

B.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 北宋文官任知州

D.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查看答案

史学家钱穆认为:“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明清时期与此观点相悖的史实是

A. 裁削中书省官员

B. 宰相制度被废除

C. 设立殿阁大学士

D. 议政王大臣会议

 

查看答案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能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 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 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C. 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 《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查看答案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稍微差些”的是

A.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 清朝设置军机处

 

查看答案

《明史·职官志》称:“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这说明当时的监察官 

A. 对大案要案有终审权                 B. 享有部分直接处分权

C. 可以代替皇帝作决定                 D. 凡事都必须上奏皇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