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

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

①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②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

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

④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行省”判断,该图示应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因此②④正确;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在秦朝,①③错误。故答案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

C.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全面推广

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

 

查看答案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这从实质上表明

A. 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 清朝中央政府广开言路

C. 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D. 清朝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

 

查看答案

明成祖时的内阁与清雍正帝时的军机处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负责日常事务

C. 掌管军事,担任安全保卫

D. 参与政务,没有决策权力

 

查看答案

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先秦法家之崛起,是欲谋变法图强、以法治秩序替代传统礼治秩序的一次积极努力。如果抛开其中的专制主义等不良成分,其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按规则办事的理性精神和“大公无私”的正义主张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法家的富强之路是建立在国富民穷、国强民弱的“零和博弈”之上的……法家“崇公抑私”的观念导致“公”对“私”的肆意侵吞和民众权益的极度萎缩。

——摘编自彭新武《法家精神:价值与缺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法家的治理主张。

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诸子百家基于对人性、自然、社会及历史所作的不同的理论反省与思考,才提出各种不同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和纲领的。而且,诸子百家思想学说的鲜明的多元特征与强烈的原创精神,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秦汉以后,儒家思想获得了统治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直到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儒家思想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代表人物,如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二程和朱熹,明代的王守仁等等,贯穿这些思想家的一条主线,就是儒家思想学说日益走向哲理化的过程,宋明理学的出现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结。

——据《葛兆光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些思想家发展学术思想的共同宗旨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宗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试从儒学自身角度分析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非对于当世的君主有大旨如下的劝告:你们国弱的不是想强,国强的不是想更强,甚至用武力统一天下吗?这是无可非议的。不过大部分你们所采的手段,尤其是你们所认为最贤明的手段,尤其是儒家所进献的手段,若不是和你们的目的相反,便是离你们的目的很远。……不要把心放在贤人上!不要怕人不忠,怕人作弊,要设法使人不能不忠,不敢作弊!……只要出可靠的重赏,什么事也有人替你们做到。只要布置着无可逃避的重刑,什么弊也可以禁绝。……要使人民服从,与其用爱,不如用威。……臣之尊君至少应当比得上子之尊父。……所以“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张荫麟、吕思勉、蒋廷黻《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的主要思想,并指出韩非的思想主要来源。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