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务当其义,若四时;列官置吏,必以其能,若五行;好仁恶戾,任...

“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务当其义,若四时;列官置吏,必以其能,若五行;好仁恶戾,任德远刑,若阳阴;此之谓能配天。”该思想提出者是

A. 荀子    B. 韩非子    C. 秦始皇    D. 董仲舒

 

D 【解析】材料意为:君王操权,必须谨小慎微,切忌妄为。君王必须既做伦理榜样,又做政治权威,才可以成为治世之君,即 “配天”。材料符合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杂阴阳五行、天人感应,故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经过改造,符合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西汉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表现为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查看答案

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

A. 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

B. 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C. 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D. 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查看答案

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①《诗》

②《书》

③《墨子》

④《春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等级秩序思想,但不乏平等思想的主张和要求,儒家在意识到人有差别的同时也主张人格的平等,这种人格平等精神主要表现在

A. “有教无类”“法不阿贵”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D.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A. 重义轻利

B. 民贵君轻

C. 天人感应

D. 正心诚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