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

历史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把美国由地狱拉回人间。这场“大手术”指的是

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

B. 政府参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大规模干预经济

C. 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政权干预资本家的经营

D.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行“以工代赈”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伤筋动骨”的“大手术”说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A、D两项属于新政的具体表现,C项属于自由放任政策。所以答案选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垚说“英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出现这一图景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

B. 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

D. 资产阶级革命

 

查看答案

《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 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联对日参战后,大有席卷整个朝鲜半岛之势,为阻止苏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美国提议“以北纬三十八度”为界分别在朝鲜接受日军投降,得到苏联同意,朝鲜半岛解放以后,各种政治势力未能形成合力,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思想为标杆,左右两派的分离日趋表面化、复杂化、尖锐化.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建立,东北亚政治格局顷刻间失去了往日的平衡,在东北亚有着重大利益的美国立刻对东亚战略进行调整。

在《朝鲜停战协定》墨迹未干之时,美韩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美国进一步将东北亚的军事同盟关系扩大到朝鲜半岛,1951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的旧金山会议上,达成《旧金山和约》,日本从法律上恢复了国家独立,迈出了重返国际社会的第一步。1961年,朝鲜同中国、苏联正式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朝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周恩来曾经深刻指出:“朝鲜战争是局部的,但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摘编自王秀丽《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的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戊戍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戍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

一一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一一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期间社会转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世界大事记

17世纪晚期

英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倒行逆施,竭力加强王权,恢复天主教统治,激 化了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矛盾,同时引起了大土地贵族的不满;1688年辉格党(代表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和托利党(代表旧责族利益)联合发动宫廷政变,赶走詹姆士二世,议会通过并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詹姆士二世女婿和女儿)承袭王位,统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再英国正式确立。

18世纪晚期

1787年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 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 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责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苹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晨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20世纪初期

关于“辛亥革命”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 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 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 论一一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以上是17--20世纪初世界历史大事记,从表中各国大事中提取共同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共同信息,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