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德国法学家胡果1805年依据罗马法已经阐明的权利主体和各种“适法行为”的必备条件...

德国法学家胡果1805年依据罗马法已经阐明的权利主体和各种“适法行为”的必备条件、原则概括出法律行为的概念,这成为现代民法学最追遵循的概念。据此可知

A. 现代民法以罗马法为主体内容    B. 罗马法中的民法仍被应用

C. 罗马法中部分理念得以传承    D. 现代民法完全源于罗马法

 

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罗马法中规定权利主体和适法原则成为现代法学最普遍遵循的概念,体现了罗马法中部分理念得以传承,C项正确。题干体现现代民法借鉴罗马法的内容,但不能说是现代民法以罗马法为主体内容,排除A。罗马法中规定权利主体和适法原则仍被现代民法借鉴,而不是罗马法中的民法仍被应用,排除B。D项中“完全源于”的说法错误,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希腊城邦中最大的斯巴达大约6000多平方公里,人口最多时35万;第二的雅典大约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最多时30万,他们人口太少、财力有限,都无力建造神秘的王宫;彼此熟悉,都是凡夫俗子,说君权神佑,贵族都不相信。据此,城邦体制带来的影响是:

A. 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B. 诞生了西方人文主义

C. 君主专制制度难以形成发展

D. 促使两个城邦直接民主制产生

 

查看答案

《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经,法律规定)”,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由此可见,两则材料都

A. 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

C. 表明了法律的宽松灵活    D. 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

 

查看答案

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A.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B. 对现实社会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C. 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 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治国主张

 

查看答案

下图体现了敦煌壁画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

A.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B. 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查看答案

根据下边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A. 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

B. 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

C. 古代社会环境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D. 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