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

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A.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B. 对现实社会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C. 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 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治国主张

 

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进行兼并战争,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柏拉图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时期,苏格拉底之死使柏拉图对雅典过度泛滥的直接民主制度彻底失望;故孔子和柏拉图对社会制度失望后都渴望构建新的和谐社会,B项正确。柏拉图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但是当时雅典的奴隶主阶级并没有没落,排除A。柏拉图的《理想国》并没有教育更多的弟子的内容,排除C。孔子处于由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制国家的转型中,但是柏拉图所处的社会并没有发生转型,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分两步走,一是正确理解题干中孔子和柏拉图的观点,二是抓住设问要求“二者共同之处”,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体现了敦煌壁画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

A.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B. 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查看答案

根据下边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A. 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

B. 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

C. 古代社会环境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D. 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室语》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王夫之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家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上述两人的思想主张从根本上反映了

A. 社会治安恶化导致民不聊生    B. 民本思想代替君主专制观念

C.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诉求    D.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查看答案

比较规范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存在于唐朝前期。自唐玄宗起一种名为“使职差遣”的制度被推广开来,如盐铁使、户部使、度支使取代户部财政权,监选使、监考使分割吏部人事权等。这一做法:

A. 标志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    B. 有利于缓解皇权与相权的对立

C. 有助于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    D. 推动了地方权力的扩大

 

查看答案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B. 史料相互印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C.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D.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