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7年江苏卷)《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

(2017年江苏卷)《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B 【解析】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实行分封,分封土地的同时把“鼎”业一同分封给诸侯,天子和诸侯享有的鼎数量是不同的,故B项正确。青铜器比较稀缺,很少用于农具,故A项错误;食具不是权力的象征,故C项错误;货币是经济的象征,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晋国是姬姓封国

B.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C.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D.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查看答案

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而西方人喜欢说“天上”,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

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查看答案

《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叔舅。”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联系紧密

B.被分封的既有同姓也有异姓贵族

C.区分伯舅关系以便扩大周的疆域

D.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可联姻

 

查看答案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天子权威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宗法制度瓦解

D.分封制受到冲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