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1年11月,清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

1911年11月,清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顺序,于宪法规定之。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之。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该规定

A. 意在化解革命危机以维护皇权    B. 顺应维新派施行新政的呼声

C. 具有西方分权制衡的本质特征    D. 开启了晚清预备立宪的进程

 

A 【解析】根据时间“1911年11月”,可知是在武昌起义爆发后采取的措施,清政府在面临重大统治危机的情况下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是为了化解危机以维护皇权。故答案为A项。B项不是该规定的目的,维新变法运动已因戊戌政变失败,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内容,分权制衡不能体现;“皇族内阁”的出台表明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个骗局,预备立宪进程早已结束,排除D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要从出台《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的背景来看。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在此情况下,清政府一方面要化解危机,另一方面又极力维护皇权。将背景与材料中的规定相结合,即可作出正确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原则,这种高级而普遍的‘自然的’法则,或者叫做‘自然法’,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材料主要反映出

A. 罗马习惯法转化为成文法的必然性

B. 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必然性

C. 罗马法衰落、自然法兴起的必然性

D.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形成的必然性

 

查看答案

雅典曾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所谓“私心”就是对国家缺乏好感。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说明雅典法律强调

A. 城邦至上    B. 人民主权    C. 公民意识    D. 轮番而治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从商致富屡见不鲜,但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官僚缙绅也把获取的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和追求豪奢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造成资本严重过剩    B. 腐朽的生活观念分流商业投资资金

C. 经营土地产生的收益远远大于工商业    D. 国家政策对资金流向起到牵引作用

 

查看答案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代张籍的这首《凉州词》可供研究唐代的

A. 社会习俗    B. 区域经济    C. 边疆治理    D. 丝绸之路

 

查看答案

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

A. 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    B. 从哲学角度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

C. 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    D. 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规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