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指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与该观...

顾炎武指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与该观点相呼应的先秦儒家思想是

A.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解析】材料中“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主张主要反映的是对人的社会责任感的一种重申,B符合题意。A是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是儒家思想的德政,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点睛:顾炎武认为“保国”与“保天下”不同,“保国”即保卫旧的封建王朝,“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一般人不必关心;“保天下”即保卫本民族及其文化,则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这就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著名论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夫之认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了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是

A.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 知识分子关怀现实的情怀

C. 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D. 工商业经济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请判断该学者是

A. 程颐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

 

查看答案

司马迁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绝不流于世俗的一个儒者,这与其他的儒家人物有本质区别。比如他反对在科学知识上附着宗教迷信,认为这会使人“拘而多畏”,他常批评“巫祝禨祥”的思想……这实际上挑战了

A. 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B.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C.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D. 汉武帝的“有为而治”思想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指当权者),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意:如同水往低处流),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 仁政治国    B. 以法治国    C. 清静无为    D. “兼爱”“非攻”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898年张之洞认为科举八股所取之士,“非惟不通古今,不切经济,并所谓对时文之法度文笔而俱亡之”,故所取之步骤,须“存其大体而斟酌修改之”。

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提到: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据于月清《张之洞与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比较》

材料二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道:“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在变法失败东渡日本后,梁启超提出“孔教使中国民权狭,而政本不立也。”“儒教之所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据于月清《张之洞与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比较》

(1)根据材料指出张之洞与梁启超主张的异同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张之洞和梁启超教育思想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