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请判断该学者是

A. 程颐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

 

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意为与朱熹不同,却未必不是他所喜爱的,说明该思想与朱熹思想在实质上是相同的,体现的也是宋明理学的内容,故选择C项。A项和朱熹同属于程朱理学的学派;B项明显错误;D项体现的是反对宋明理学的思想,与朱熹思想相反,并不得其喜好。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司马迁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绝不流于世俗的一个儒者,这与其他的儒家人物有本质区别。比如他反对在科学知识上附着宗教迷信,认为这会使人“拘而多畏”,他常批评“巫祝禨祥”的思想……这实际上挑战了

A. 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B.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C.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D. 汉武帝的“有为而治”思想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指当权者),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意:如同水往低处流),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 仁政治国    B. 以法治国    C. 清静无为    D. “兼爱”“非攻”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898年张之洞认为科举八股所取之士,“非惟不通古今,不切经济,并所谓对时文之法度文笔而俱亡之”,故所取之步骤,须“存其大体而斟酌修改之”。

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提到: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据于月清《张之洞与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比较》

材料二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道:“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在变法失败东渡日本后,梁启超提出“孔教使中国民权狭,而政本不立也。”“儒教之所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据于月清《张之洞与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比较》

(1)根据材料指出张之洞与梁启超主张的异同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张之洞和梁启超教育思想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摧毁了纳粹政权的时候,我曾自问,对这个生灵涂炭民穷财尽的欧洲大陆的兄弟公民们,我能向他们提出什么最好的建议呢?我的建议可概括成一句话:联合起来。创造欧洲家庭的第一步必须是法国和德国建立一种伙伴关系。我们同欧洲在一起,但不是其组成部分。我们对它感兴趣,同其联系交往,但不能被并入或同化。由于我们处于英帝国和英联邦的中心地位,并在英语世界里与美国有兄弟般的关系,因此,我们不能接受欧洲联邦制度中充分成员国的地位。

——丘吉尔《欧洲的悲剧》

材料二

1949年9月25日戴高乐在波尔多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一个协议。只要法国不居领导地位,欧洲就无法形成、我所说的是一个站起来的、不受牵制的法国。

——《戴高乐演讲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析当时欧洲面临的主要形势

(2)比较丘吉尔和戴高乐“欧洲观”的异同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4年,清政府下令更定军制,确立新军为常备、侯备、后备军三等。其编制是仿照帝国主义国家军队的建制,分为军、镇、协、标、营、队、排、棚。“总统”为一军之长,执掌全军政令,其下依次为统制、协统、统带、管带、队官、排长、正副目。新军以镇为基本建制单位,每镇官兵定额12512人,由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种组成,设统制率领。镇下分协、标、营、队、排、棚,分由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和正、副目率领。平时以2镇为1军,战时则根据情况,或以3镇为1军,或合数军为1大军,由总统或军统率领。新军的中、下级军官多为国内武备学堂毕业生充任,间有少数学习军事的留学生。集兵方式采用募兵制,在体格、嗜好及文化程度上有严格规定。新军的品德教育以“忠义要旨”为中心,技术训练“以实用易学为主。”1905年清政府又计划在全国编练新军三十六镇,每镇包括步、马、炮、工程、辎重等兵种。1906年,清政府改兵部为陆军部,直接掌管新军编练事务。1910年,海军部正式成立,载洵为海军大臣;又仿陆军编制,订海军官制

——据刘庆《清末军事制度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军事改革的特点。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末军事改革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