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 忽必烈改制是蒙古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

忽必烈改制是蒙古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麻桑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以限南北也。—《辽史》

材料二、以下为忽必烈的话:“汝未用南人(汉人),何以知南人不可用?自今省、部、台、院,必参用南人”,“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日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行”(忽必烈对太子老师的要求),“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场”。

材料三、每一次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生产力,但是在长时期的征服中,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长城南北不同的经济形态。针对这种不同,材料二中忽必烈是如何做的?

(2)中国历史上相似的改革还有什么?结合两次改革的内容,论证材料三的正确性。

 

(1)长城南北分别为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忽必烈重用汉人,采用汉制,注重儒家教育,保护农耕经济。 (2) 孝文帝改革。两次改革都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其人耕稼以食,麻桑以衣”,可知其认为长城以南为农耕经济为主,依据“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可知其认为长城以北以游牧经济为主,结合材料二可知,忽必烈主张重用汉人,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和制度,注重保护农耕文明等。 (2)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还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二问需要理解清楚题意,即为落后的民族征服了先进民族,往往又会被先进民族的文化所征服,即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结合两次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加以回答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元忽必烈改革·内容及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下图所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发展状况: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出现的几个外交高峰期,并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在两个时期以上,信息明确,运用史实合理充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一《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

一(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材料三、201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

(2)结合材料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分别概括分析“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的必然性。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背景、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方面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钱基博先生说:“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章炳麟与人论文,以为严复气体比于制举;而胡适论梁启超之文,亦称蜕自八股。斯不愧知言之士已!”这两句话

A. 直接肯定了八股文的积极作用    B. 间接批判了四书五经的消极作用

C. 直接肯定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    D. 间接批判了维新变法的不彻底性

 

查看答案

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 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

C. 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查看答案

程广云在《民国三大政治遗产:人民主权?以党治国?政治协商?》中认为:“政治协商应该是不同意识形态政党超越意识形态达成的一种公共政治行为,是在不同意识形态集团中建立的一种共识机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政治协商制度是超意识形态差异的共识机制

B.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如同西方的两党政治制度

C. 政治协商制度实质就是政党政治、共同执政

D.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是民国政治遗产的继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