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生活的时代,农村公社、井田制度已经分崩离析,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生活的时代,农村公社、井田制度已经分崩离析,这使他耿耿于怀。所以当一些君向他征求治国方略时,他总是说,要施仁政,而“仁政必自经界始”,也就是说,仁政的第一步就是恢复农村公社的井田制度。孟子关于井田制度有这样的描述:“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农田划分成为棋盘状,每家农民必须优先共同耕种“公田”,然后才可以耕种自家的“私田”。由于每家农民拥有同等数量的“私田”,所以过着没有贫富分化的和谐生活。——摘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因此,黄宗羲不仅反对郡县制的国家向普通的小民征收过重的赋税,也反对郡县制形式的国家“困苦富民”过甚的行为,从而提出了以屯田制的方式来解决国防用粮食的政治问题,要求国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恢复古代“井田制”的精神。

——摘自吴根友《“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与黄宗羲的经济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人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实质。

 

(1)主张:孟子:从形式上恢复井田制;发展个体小农经济;以温饱型社会经济水平为目标;等额分配社会生产资料。 黄宗羲:反对沉重的赋税;反对过分限制土地兼并;实行屯田,适当保存土地国有制度。 (2)背景:孟子:生产力的发展(或者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剧变尤其是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兼并战争频繁,人民深受其害;受儒家“仁”与“礼”思想影响。 黄宗羲:封建专制制度不断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土地私有化、兼并现象普遍。 实质:以民为本。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仁政的第一步就是恢复农村公社的井田制度”可知孟子主张恢复井田制的形式;根据材料一中“由于每家农民拥有同等数量的‘私田’,所以过着没有贫富分化的和谐生活”得出对土地实行平均分配,主张和谐生活;黄宗羲的经济主张根据材料二中“黄宗羲不仅反对郡县制的国家向普通的小民征收过重的赋税,也反对郡县制形式的国家‘困苦富民’过甚的行为”得出反对沉重的赋税;根据材料二中“以屯田制的方式来解决国防用粮食的政治问题”得出实行屯田,根据材料二中“要求国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恢复古代‘井田制’的精神”得出新的时代条件下恢复古代“井田制”的精神。 第(2)问,孟子经济主张的背景主要结合战国时期政治上社会动荡、经济上铁犁牛耕技术的使用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思想上儒家思想的影响等作答。黄宗羲生活的时期政治上封建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第二小问“实质”都是关心民生,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孟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下列最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A.北宋政府“不抑兼并”“田制不立”

B.南宋时期商业税成为财政主要来源

C.两宋政府多与北方政权签订盟约

D.宋词开市民文学之先河,影响深远

 

查看答案

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作者对于南北文学差异的分析

A.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本质上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

C.折射了古代文化的区域特色

D.没有认清文学特色的复杂性

 

查看答案

《史记》记载:“古者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编撰《诗经》的目的在于

A.弘扬传统诗歌艺术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维护分封制的存在

D.加强社会的礼乐教化

 

查看答案

南宋宋慈是公认的“法医鉴定学”鼻祖。他所著的《洗冤集录》记述了人体解剖、勘察现场、鉴定死因、自杀或谋杀、各种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作为朱熹的同乡,宋慈受过理学的系统教育和长期熏陶,如果从宋慈取得的业绩来看

A.他具有浓厚的理学唯心主义

B.他洞察“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

C.他表现出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

D.他忠实践行“格物致知”

 

查看答案

下列各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理解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任御史时,认为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不合适,反复进谏,宋仁宗最终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

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B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市民经济生活状况

北宋崛起一种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C

朱熹:“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朱熹之“理”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

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甲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宋朝时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是传播文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