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为了更多地吸引选民,打出...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为了更多地吸引选民,打出了地方改革的旗帜。1835年9月,议会《市镇自治机关法》规定所有市镇自治机构的人员---市长、市府参事、市议会议员等均由投票选举选出。1848年议会通过《公众卫生法》,要求各地改善卫生条件,地方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随之加强。1870年政府颁布《教育法》,原由教会和民间经管的教育事务移交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向民众提供的服务项目逐渐增多,据1966年的《莫德报告》,地方政府的工作多达3类60余种。1972年议会通过《地方政府令》,新设6个城市郡,每个城市郡都是以一两个较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专门的城市管理系统。英国议会为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还于1974年通过地方政府法,建立起地方查弊制度。1985年议会通过新《地方政府令》,力求精简机构,完善地方民主。在日常管理中,地方政府十分注重发挥委员会的作用。地方委员会承担着地方政府的大部分工作,经常根据地方议会授权提出报告,采取行动,并可代表地方议会对各部门实行监督。

——阎照祥《英国近现代地方政府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地方政府改革的特点。

(2)英国地方政府改革为我国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提供什么启示?

 

(1)特点:渐进改革;通过立法方式推进改革;地方政府职能不断加强;管理专业化、科学化;强化民主监督机制。 (2)启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紧紧抓住职能转变;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以服务为主要导向;行政体制改革文件的制定过程公开透明。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英国地方政府改革的特点,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从1835年到1985年”、“系列法律”、“地方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随之加强”、“地方委员会承担着地方政府的大部分工作,经常根据地方议会授权提出报告,采取行动,并可代表地方议会对各部门实行监督”等,分析、认知,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渐进性、通过立法方式推进、地方政府职能不断加强、管理的专业化与科学化、强化民主监督机制等。 (2)本问考查的是英国地方政府改革带来的启示,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启示”要求,避免答非所问。本问属于开放性题型设问,没有标准答案。紧扣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组织答案: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要紧抓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系列过程要公开透明等,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英国地方政府改革·特点及启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行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年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当从中国回来的传教士们受到精英们的热捧,他们的书简也被视为经典。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当时一些欧洲学者甚至认为,发现中国可与15世纪发现美洲大陆媲美。当东印度公司把订制好的精美瓷器运回欧洲大陆时,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在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终于找到了解决对华贸易逆差的“方式”。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英国诗人丁尼生说:“欧洲的50年,胜过了中国的一甲子。”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请回答:评述材料中关于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最先是作为古代的一种地方组织而存在的,周时的一“党”约“五百家”。后来人们把在朝堂之上因共同利益或主张结成的政治势力集团称为朋党。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朋党的存在且党争不断,如秦代吕(吕不韦)缪(缪毒)之争,东汉钩党(外戚与宦官集团)之争,唐朝牛李党争,宋代熙丰、元佑党争,明朝末年东林党人与阉党的争斗。对党争的评论也很多。孔子教导弟子“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韩非子更加反对朋党,认为结党营私足以亡国。北宋欧阳修说:“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王夫之更是尖刻地评判道:“朋党之兴,始于君子,而终不胜于小人,害乃及于宗社生民,不亡而不息。”

——摘编自王桐龄编著《中国历代党争史》等资料

材料二  为筹措军费以镇压苏格兰起义,1640年专制君主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这届议会中,支持国王的一派称为“骑士党”,多为受到王室恩宠的大贵族,是坚定的国教信仰者;反对国王的一派称为“圆颅党”,主要由新贵族、乡绅及工商业者组成,大多由非国教徒组成。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次年召开了新一届议会,在这届议会中,英国近代两党的雏形——“宫廷党”与“乡村党”开始出现。1679年4月召开的新一届议会中,沙夫茨伯里领导的乡村党获得绝对多数,敦促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政府不得随意逮捕或监禁任何人,这使得“反对派不必因为害怕发表反对政府的言论而遭到迫害了”,并且试图通过干预王位继承的《排斥法案》。针对这一法案,议会公开分裂,拥护这一法案的被对手称为“辉格党”,法案的反对者被讥讽地称为“托利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案包含限制王权的13个条款,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近代英国的政党政治随之兴起。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党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党争现象做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近代英国两党政治形成的主要因素。与同期中国相比,英国政党有何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1950年美国开始实施“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到1953年底,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已达40亿美元。该计划

A推动了马歇尔计划提出

B强化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C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

D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查看答案

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5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因为改革开放前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B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C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

D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

 

查看答案

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BB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C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