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1951~1957 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1951~1957 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情况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和成因进行概括与分析。(说明:可以就表格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示例一:特征:高等教育服务于工业化建设。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重点开展工业化建设,国家需要大批专业化的工科技术人员,因而高等院校中1952年后工科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这反映了高等教育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战服务的特征。 示例二: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国民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国家建设需要大批的教师队伍来推动全民教育的发展,因而此时期为落实“全民教育”的方针,高等院校中师范类学生的数量增加相对较多。 示例三: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改善国民生活。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医疗条件极差,广大百姓得不到医疗保证,国家需要大批的医护人员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状况,因而高等院校中医科学生数量相对稳定。 (注:“示例”仅作参考,且答出一个“示例”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的认识与理解,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理论及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本题属于观点评论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解读图表信息,归纳、概括得出自己的观点。此部分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不唯一。可以就表格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认知得出观点,诸如,高等教育服务于工业化建设;或者,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或者,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改善国民生活等均可;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持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言之成文。 考点:现代中国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及认识;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

材料二     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个工人的工厂。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他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工,取消针对工人的罚款制度,尽力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他创办了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欧文在提高了工人福利的同时也积攒了一大笔钱。

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从英国来到美国。他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

——根据柯尔[英]《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和《欧文文集》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张载和欧文都探索了理想社会,分析两者的异同。(13分)

 

查看答案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查看答案

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    

A. 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查看答案

“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你们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长期把自己锁在本乡本土,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      

A.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

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优越性,应该承认现实

C.中国只有走向市场经济,否则无法实现现代化

D.中国必须坚定走对外开放战略,大胆取长补短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他的民权思想,能与黄宗羲等人的反思相应,民生的主张也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平均主义相应。民族主义的诉求,则触动当时全民悲愤的心弦。”材料中“他”的思想(    

A.反映了广大中国人民迫切的愿望

B.掀起了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C.因反对政府尊孔复古逆流而诞生

D.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