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成就和特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特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而元曲在当时属于社会地位低下的戏子们(戏曲演员)演唱的曲目,受到士大夫们的排除,C项符合题意,正确;元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元曲,但也有其它方面,排除A;材料信息并非厚古薄今,而是鄙视市民倾向,排除B;题干信息和八股取士无直接关系,排除D。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作品·概况及认识 【名师点睛】注意从总体上把握到古代中国文学成就的概况与特征,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1)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2)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3)汉赋辞藻华丽大气,注重铺陈;(4)元曲具有浓郁的市民文化色彩;(5)明清之际小说中有许多是反对封建思想、主张个性自由的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李贽主张在自由竞争中“各遂千万人之欲”,王夫之鲜明地提出了“人无不自谋其生,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的命题,戴震亦认为“凡事之经纪于官府,恒不若各自经纪之责”。三者观点的共同之处是(      

A.反对重本抑末,主张“工商皆本”

B.反对闭关锁国政策,主张对外开放

C.反对行政权力支配社会经济运作   

D.猛烈抨击封建伦理道德抑制人性

 

查看答案

“到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这次思潮的局限性,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

B.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C.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D.批判了先秦儒学的消极因素,但实质上又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查看答案

司马光在编篡《资治通鉴》时,在以《汉书》为依据叙述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天人三策”这一内容时,司马光选择性地保留了礼乐教化的内容,而删除了关于天人关系的讨论。这一做法反映了(    

A.儒学本质在悄然发生变化             B.理学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C.史学研究服务于政治需要             D.政府对人们思想控制加强

 

查看答案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理论是维护西方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从基督教神学家阿奎那的“君权神圣”理论到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主张,勾勒出西方专制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请完成: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理论与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主张相比,有何异同之处?

 

查看答案

某班同学要举办法国大革命图片展,有人选择了以下三幅图片,请你用一段话阐述三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

图1 第三等级要求改革的签名

图2 路易十六看到签名后恼羞成怒

图3 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