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等社会承担着“破坏上等社会”和“提挈下等社会”的双重责任……所以必须走向下等社...

中等社会承担着“破坏上等社会”和“提挈下等社会”的双重责任……所以必须走向下等社会,与“下等社会为伍”……使他们成为革命的中坚,进行“有价值之破坏”和“有秩序之革命”。20世纪初出自“中等社会”的革命党人在 “提挈下等社会”中最成功的是(    

A.提出平均地权,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愿望  

B.深入新军宣传争取,保证了武昌起义的胜利

C.密切联系会党,成功将其纳入革命的轨道 

D.颁布《临时约法》,保障了国民的基本权利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昌起义及其概况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时间段信息“20世纪初”以及题干“‘中等社会’的革命党人在 ‘提挈下等社会’中最成功的是”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提及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天朝田亩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与题干“20世纪初”时间信息不吻合,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排除;D项是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与题干“‘中等社会’的革命党人在 ‘提挈下等社会’”信息不符,排除;1911年武昌起义的发生及其胜利符合材料的描述,正确。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及其概况 【名师点睛】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重点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1)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权利;(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5)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中国的田赋和商税(17761911年)数据表,从中可以反映出的历史信息(    

年代

田赋

工商税总额

数额(单位:元)

%

数额(单位:元)

%

1776

42771300

73

15930200

27

1842

42293282

76

13030589

24

1885

49829423

48

53405201

52

1890

51999675

44

66323100

56

1903

57269194

38

92143422

62

1911

74076073

27

202723658

73

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丧失主导地位            B. 民族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C.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 经济政策由抑商向重商转变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指出:“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促使中国实现“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

C.“三罢”斗争出现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查看答案

“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           B.①②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

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C.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D.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查看答案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    

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

C.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

D.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