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1978~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曲线变化图。下列说法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下图是1978~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曲线变化图。下列说法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A.1978年的增长率变化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1984年出现高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C.1990年前后增长率的波动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致

D.1992年出现高点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与图示信息不符,“文革”结束于1976年,排除;C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与中国GDP增长率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D项属于误选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才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是在21世纪初,排除;B项表述符合史实,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正确。故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一次收藏品拍卖会上展示了一张股票证,上盖“洛阳市制粉合作坊”的公章,发证日期为“公元一九五六年八月廿四日”。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其见证了(    

A.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C. 新中国改造民营资本的壮举       D. 新中国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

 

查看答案

据某研究成果显示:1918~1936年,中国经济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呈明显增长趋势。因此,从总体上看1914~1936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由此推断(    

A.民族工业“短暂春天”说法值得商榷          B.一战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一度成为经济发展主流          D.以往学者对近代经济研究不符史实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反映了其经济的走向。根据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l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来自美国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查看答案

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查看答案

宋代是我国古代发行货币最多的朝代之一,但宋代也是历史上一个经常闹“钱荒”(一种铜币短缺现象)的朝代。据《宋史》记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宋代的“钱荒”现象(    

A.说明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说明国家财政困难

C.表明传统货币政策急需改革         D.说明国家经济管理制度混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