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早在唐末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的诏令中就明文规定,“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

早在唐末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的诏令中就明文规定,“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与此同时,官营手工业作坊所生产的纸张、雕版印刷品(如日历等)也成为民间市场上的比较常见的商品,这种情况在唐代及其以前是很少见于记载。这说明    

A.官府赋税来源多样化                B.民营手工业趋于衰落

C.商品经济的不断活跃                D.“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题干诏令中明文规定,“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可知是指官营手工业产品与市场取得了联系,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项符合题意,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赋税来源,排除A;民营手工业衰落于明清时期,排除B;“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唐朝官营手工业发展状况及原因 【名师点睛】对古代中国手工业成就的总体认识。三大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重点把握两大形态:1.官营手工业: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2.民营手工业:秦汉时期获得极大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到摧残,但在隋唐时期又获得发展;宋元时期在曲折中发展,棉纺织技术得到推广;明清时期超过官营手工业。总体来说: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比较发达,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享誉世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    

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查看答案

柏扬在《中国人史纲》中说“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非常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只有尚书省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没有象国会之类或象罗马元老院之类会议性质的制衡机构。”这说明    

A.三省体制不利于提高中央集权制度的职能 

B.三省体制不能真正地制约皇权

C.三省体制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明,权力不清 

D.三省体制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查看答案

东晋南朝时期,与北方都市发展经历的起起落落相比,江南三吴地区的宣城、吴郡、东阳以及长江中游的襄阳、江陵、长沙等日益繁华,尤其是南海(今广州)周边“人竞商贩、不为田业”。这表明当时江南    

A.经济地位逐渐上升           B.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兴起

C.政府商业政策松弛           D.弃农经商现象逐渐增多

 

查看答案

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

C.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查看答案

《南齐书·孔稚珪传》云:“所奏缪允者,宜写律上,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A.已经不再推行九品中正制度          B.出现考试选官的科举制

C.世家大族已失去选官垄断权          D.可以通过学校试经入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