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关于民间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关于民间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有    

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

④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的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投放市场;魏晋南北时代是政治动荡时代,民间手工业受到影响;明中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江南的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①②③④都符合历史史实,故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表现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三种手工业经营形态有何不同?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地位 官营手 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至明代中期前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 民营手 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手 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司母戊鼎、四方养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它们铸造于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查看答案

我国自古以来流行着“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说法。它所体现的是    

A.小农经济  B.重农抑商

C.商品经济  D.重男轻女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选成早在秦孝公父祖辈在局部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所以他取消的贵族特权,只是秦国那种凭借“龙生龙,凤生凤”的血亲关系就生而富贵的寄生性世袭特权,而代之以军功“明尊卑爵秩等级“的特权体制。

——朱维铮《重考商鞅变法》

材料二 梭伦的政治改革同样倾向于平民。他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此后,公民事有的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只由他的财产资格来决定,而不再取决于他的出身。

——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及成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不同点及成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表明: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波浪式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但这些变化遭到了嬴秦执政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沉重打击。两汉以来,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创新有三个大高峰,即西汉高峰、隋唐高峰和北宋高峰(如图所示)。入汉之后,汉代教育制度从文教政策和教育目的作了较大的调整,形成了第一个教育制度创新的高峰。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融合的教育思想的开创,到隋唐时多元融合的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形成了第二个高峰。而发展至宋,教育思想创新与教育制度创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形成了第三个高峰。

——摘编自李国钧、王炳照主编的《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的教育制度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维新派与洋务派教育改革的共同之处。如何认识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戎狄“妄侵”华夏,夷夏之别更为严格。当时民族矛盾尖锐、各诸候国之间政治斗争激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等思想。蛮夷必须向天子朝贡,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如有不贡、不王,则先“修名”、“修德”,即要名尊卑,动之以“德”;若再不贡不王,则将“修刑”,动用“刑罚之辟”、“攻伐之兵”了。

战国时儒家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孟子等人鉴于当时夷狄多融入华夏的现实对四夷的看法又进了一步。他们更多地消除了对夷狄的鄙视不再视之为未开化。他们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义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

——摘编自周伟洲《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族观》

材料二

时间

生产工具

经营方式

农业技术

西周

耒、耜、錞、銍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

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

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

战国

耒、耜、犁、锄、銧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

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

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孟的民族观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