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陆九渊说:“学荀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

陆九渊说“学荀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结合所学,意指陆九渊“心即理也”,强调内心的作用,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的束缚,故B项错误;“心即理也”,并不是强调随意性,而是“良知”,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C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本心”处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的地位,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九渊的心学 【名师点睛】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 同 点 理学思想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修养论(方法论) 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 “心即理”,“致良知” (通过内心的反省) 共 同 点 代表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 内容 ①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②都是儒学的新形式 ③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 影响 ①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②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上述言论体现了    

A.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B.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C.“兼爱”“节俭”的墨家思想

D.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查看答案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

B.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

C.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

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    

A.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

C.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 

D.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

 

查看答案

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符合两者观点的是    

A.主张“因材施教”  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

C.认为“人性本善”  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查看答案

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非常生气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    

A.行仁政反对刑罚和战争  B.法先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变

C.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姓  D.正其名端正宗法等级秩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