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B 【解析】 试题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垒帝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国家政治制度的框架,对后世影响深远。郡县制源于春秋末期;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是西周;以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的是商鞅变法。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满分5 manfen5.com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查看答案

英国议会1832年通过法案:32个小选区选举名额减至1名,取消56个衰败选区,空出席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州市,选民人数增加2万。同时规定:城市居民年收入10镑的房主和年付房租10镑以上的房客有选举权,农村居民中年收入10镑的土地所有者有选举权……。

1867年议会改革方案规定:选举权给予城镇每一位房主和佃户。在各郡,选票给予从私产或租金中每年所得不少于5镑的人……取消46个衰败选区,空余的名额按人数重新分配,选民由135万增加到225万人。

19世纪末英国1000万成年男子中,约有700多万人享有选举权。

------吴于廑《世界史》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

(2)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推动议会改革的原因。

 

查看答案

材料 日本击败中国引起了年轻的光绪皇帝的注意,他意识到有必要进行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统称为“百日维新”的改革法令.它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了以欧洲的学风为基础的新学校,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新的由应征者组成的军队。这些措施始终停在纸上,因为军队支持始终维护旧秩序的皇太后。这时,他废除了年轻的皇帝,宣布由她自己摄政;废除了所有的改革法令,杀害了六位维新派领导人。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出“百日维新”的措施。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材料一:欧洲思想家尊崇追求竞争的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理念,……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繁荣,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欧洲逐渐出现统一的民族国家,一场规模浩大、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宗教改革开始了。

材料二:马丁·路德认为政府应废止教皇律令、精简繁缚的世俗法, 要易于使人真正“明辨是非曲直”。执法应“ 温和、公平、合理”,只有宽严相济, 司法机构才能对社会有所裨益。随着改革的深入,马丁·路德和德国贵族进一步提出,要摆脱罗马教廷的掠夺,建立不受教廷统辖的、本民族的、独立的国家教会,并且以本民族语言举行祈祷活动。

——《欧洲文明史》

材料三:马丁路德的改革是内外因素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它的贡献在于改变了西欧天主教的统治地位,改变了基督教的格局,把世俗统治者、神父和僧侣、贵族和领主这些不敬上帝的人赶下台,为其顺应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宗教理论、社会变革、语言文化上意义非凡。

——《宗教改革先导  马丁·路德》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欧洲宗教改革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路德的主要观点。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概括宗教改革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材料一:孙中山曾说:“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