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太宗推崇道教,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

唐太宗推崇道教,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主要反映了

A.儒教地位受异教的冲击                B.道教地位超过佛教

C.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趋势                D.佛教地位较为稳固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推崇道教”“第二戒不杀生”属于佛教思想;“不违戾父母师长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属于儒家思想,故材料体现的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趋势,故C正确;A中体现不出受冲击信息;B中道教没有超过佛教;D中稳固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流 【名师点睛】三教合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政府禁止民间织造龙凤、蟒、飞鱼、斗牛等图案,违者“工匠处斩,家口发充边军”:同时也禁止民谣“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违者首犯凌迟,籍其家产。以上规定的目的主要是

A.抑制民间手工生产                     B.维护专权统治权威

C.确保外贸商品质量                     D.保证政府利益垄断

 

查看答案

《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提高,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封建经济的形成

C.赋税制度的改革 ,土地私有出现

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有句谚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的儿子会打洞。”这种思想在政治上源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查看答案

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发言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近代教育变革发言中引用了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主题发言二:世界伟人邓小平发言中引用了《邓小平文选》中的4个精辟论断: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提示:下文划线文字部分是解读示例。请参照示例将答题内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个论断的解读都可从内容或作用中任选其一作答。三小点共9分,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具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坚定支持。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③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                              

④关于新时期外交,                                            

(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兴人才、开学校方面有什么共同点?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2)请解读上引②、③、④论断,写出主题发言稿的要点。

(3)由①②③④得出的结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材料,回忆课堂中所欣赏过的相关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名画《苏格拉底之死》描写的事实:公元前399年 苏格拉底被雅典公民法庭头版死刑。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卫士向他递了一碗毒汁,苏格拉底一边接碗,一边还在与学者们热烈地讨论肉体与灵魂的关系。有人把苏格拉底之死比喻为一次“壮丽的日落”。(注:作者为法国著名画家达维特,创作于1787年,其经典之作还有后来的《马拉之死》、《网球场宣誓》等)

材料二   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院》所描绘的情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在辩论,前者手指着天,后者手指着地,十分形象地归纳了各自的哲学观点。堂下则是一批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如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等,他们或在作画,或在思索着这些古希腊的先哲,表现了他们在古代先哲智慧之光的照耀下走出“黑暗时代”的主题。

请回答:

(1)这两幅名画创作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

(2)说说上述两幅画作展现了怎样的精神和学术风貌?

(3)你怎样认识这种特有的学术精神风貌与古希腊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