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发言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近代教育变革发言中引用了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主题发言二:世界伟人邓小平发言中引用了《邓小平文选》中的4个精辟论断: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提示:下文划线文字部分是解读示例。请参照示例将答题内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个论断的解读都可从内容或作用中任选其一作答。三小点共9分,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具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坚定支持。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③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                              

④关于新时期外交,                                            

(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兴人才、开学校方面有什么共同点?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2)请解读上引②、③、④论断,写出主题发言稿的要点。

(3)由①②③④得出的结论:

 

(1)开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可从新式人才、新式学校等方面举例阐述其作用。如:詹天佑留学归国,成为著名铁路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促进了近代交通发展。同文馆、京师大学堂,促进变法和文化教育发展。 (2)要点(从内容或作用角度作答,观点正确,内容具体,即可得分)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等。 ③南巡谈话;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深化改革、加快开放;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根据等; ④新时期我国的外交原则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这种独立自主、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既符合于中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等。 (3)结论: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等。(只要符合对邓小平及其理论的评价,酌情给分,共10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兴人才、开学校方面有什么共同点。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开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至于说明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学生可从新式人才、新式学校等方面举例阐述其作用。如:詹天佑留学归国,成为著名铁路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促进了近代交通发展。 (2)本题要求学生解读上引②、③、④论断,写出主题发言稿的要点。对能力要求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等。③南巡谈话;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深化改革、加快开放;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根据等。④新时期我国的外交原则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这种独立自主、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既符合于中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等。 (3)本题要求学生由①②③④得出结论。考查论从史出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等。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政策;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材料,回忆课堂中所欣赏过的相关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名画《苏格拉底之死》描写的事实:公元前399年 苏格拉底被雅典公民法庭头版死刑。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卫士向他递了一碗毒汁,苏格拉底一边接碗,一边还在与学者们热烈地讨论肉体与灵魂的关系。有人把苏格拉底之死比喻为一次“壮丽的日落”。(注:作者为法国著名画家达维特,创作于1787年,其经典之作还有后来的《马拉之死》、《网球场宣誓》等)

材料二   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院》所描绘的情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在辩论,前者手指着天,后者手指着地,十分形象地归纳了各自的哲学观点。堂下则是一批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如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等,他们或在作画,或在思索着这些古希腊的先哲,表现了他们在古代先哲智慧之光的照耀下走出“黑暗时代”的主题。

请回答:

(1)这两幅名画创作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

(2)说说上述两幅画作展现了怎样的精神和学术风貌?

(3)你怎样认识这种特有的学术精神风貌与古希腊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查看答案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李援朝、方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方跃进、孙建国、钱红卫、李援朝

B.孙建国、李援朝、方跃进、钱红卫   

C.钱红卫、方跃进、李援朝、孙建国 

D.李援朝、钱红卫、孙建国、方跃进

 

查看答案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这一变化表明

A.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C.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D.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