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列宁进一步考虑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指出“国营企业也在改行所谓经济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1921年12月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对当时的经济特点的总结是“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货币交换的发展”提出要“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并且有系统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确切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建明《列宁“新经济政策”述评》

材料二 早在1979年当人们还在狂热地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捍卫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批判的时候邓小平就独树一帜地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5年10月邓小平在同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谈话时又一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谭劲松《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材料三 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就职演说》

(1)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的“市场观”。

(2)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的“市场观”。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和邓小平 “市场观”的异同。

(3)材料三中罗斯福总统所谓“实现有效的领导”是指什么请举例加以说明。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使“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列宁: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是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资本主义的原则;要按市场规律来掌握市场;要把市场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3分) (2)邓小平:社会主义可以存在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应与计划经济相结合。(3分) 同:都主张利用市场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4分)异:列宁把市场看作资本主义成分,邓小平则把市场看作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列宁是暂时利用市场来恢复经济,邓小平则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4分) (3)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2分)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成立农业调整署,鼓励农民减耕减产;维护普通民众的权益 ,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进行直接的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这一观点没有认清这些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2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5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列宁进一步考虑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指出“国营企业也在改行所谓经济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提出要“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 反映了列宁的“市场观”,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是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资本主义的原则;要按市场规律来掌握市场;要把市场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反映了邓小平“市场观”:社会主义可以存在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应与计划经济相结合。通过上述问题得出相同点:都主张利用市场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所学知识得出不同点:列宁把市场看作资本主义成分,邓小平则把市场看作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列宁是暂时利用市场来恢复经济,邓小平则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3)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材料中“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指的是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第二小问,举例可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中找。第三小问,观点题,首先明确观点,然后进行论述。这一观点没有认清这些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然后从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本质上进行论述。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新经济政策;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历史性的跨越;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实施新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卢梭指出:“人民与政府的距离越大,则贡赋也就越沉重。因此,在民主制之下人民负担最轻,贵族制下负担较大,君主制下负担最大。”材料反映了(   )

A.“自由、平等、博爱”是社会进步的不二选择

B.民主制是社会进步的最佳选择

C.自由主义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

D.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都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查看答案

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查看答案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一位读书人 :“何为本心?”对方回答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书生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该书生认为(   )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