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的思想,“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主要强调了智慧的作用,而不是“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和“否认绝对权威”,故A C两项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蒙昧中的觉醒·苏格拉底的智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查看答案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一位读书人 :“何为本心?”对方回答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书生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该书生认为(   )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查看答案

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C.士人官僚的“规谏”                D.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查看答案

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