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准确理解文言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主要体现了诸侯必须要向天子述职,这是在分封制下诸侯应尽的义务之一,体现了西周初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广建诸侯藩国    B、区分血缘亲疏    C、保证法律执行  D、巩固分封秩序

 

查看答案

“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 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 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 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 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语言之于思想是必要的工具,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最好的马只适合于最好的骑士。已如上述, 既然如此,那么最好的语言,只适合最好的思想,然而,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和学识,所以最好的语 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用)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但丁《论俗语》

材料二: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 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 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 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

——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材料三: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化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 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 2 1 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但丁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说明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作用有哪些?

(3)材料三中胡适“首举义旗”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思想主张。材料一、三在文学语 言的运用上有何相似主张?

(4)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语言革新在以上材料所反映的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 海……今恶死亡 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

材料二: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 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 其恶足以 贼害民者 ,天夺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 ,而恤民之本 ,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 ,无偏党反侧之私 ,然后有所系立

—— 《宋史 ﹒朱熹传》

材料四:然则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 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 君,视之如 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治国的关键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立纪纲”的主要途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历史价值。

(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的儒学家们对“君权”有何共同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