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清末国歌歌词:巩金瓯①,承天帱②,民物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清末国歌歌词: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民初国歌歌词: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注释】①金瓯:指疆土完固。②天帱(dào):指其恩德。③民物:泛指人民、万物。凫(fú)藻:指嬉乐的境界。④熙皞(hào):怡然自得。⑤五色旗:中华民国的国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组成,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两首歌词的意境差异。

 

清末国歌歌词为没落的清王朝歌功颂德,祈祷其“金瓯”永保,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快清王朝即宣告灭亡,这首“国歌”终成一个旧王朝的挽歌。民初国歌歌词体现了向西方学习、建立民主共和新国家的时代精神,以及为新生民国感到荣耀、为世界和平祝祷的情怀。对比两首歌词可知,清王朝腐朽没落,却又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但最终又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中华民国应时而生,虽然缔造艰难,但蒸蒸日上。比较这两首歌词,有助于我们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需要从清政府和民国两方面去分析。从第一首歌词中,可知清政府企图巩固统治和疆域的完整,且认为靠自己的恩德即可实现。另外还可看到清廷的盲目自大。这就说明了清廷的腐朽。从第二首歌词中,可得知:民国政府主张向西方学习,并能从世界眼光看待自身。这说明了中华民国政权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万民法,已势在必行。

——米健《略论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材料二   1787宪法是新大陆第一份具备高度法律意义的文件,与之相当的就是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和1787宪法都包含了私法和公法两大门类。但是,在罗马,这两大门类之间并没有清楚的区分,甚至也不存在形式上的划分,而1787宪法则以公法和私法之间严格的内容和逻辑划分为特征和性格。使人吃惊的是,最终的局势和未来的发展表明,在罗马,私法元素具备了压倒性的地位;而在美国,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公法元素或者说宪法元素获得了这个地位。

——林国荣《托克维尔眼中的美国1787宪法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之比较》

材料三   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胜利后,为了使新成立的北德意志联邦“有章可循”,惯于专断的普鲁士首相竟然像签发公文一样,将他拟定的宪法草案送给北德意志联邦议会强行通过。故而有人称这部宪法是俾斯麦的个人“著作”。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是在这样一部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摘编自刑来顺《略论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发展趋势》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势在必行”?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部法律对世界民主法制建设的相同贡献。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1871年宪法出台形式和内容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隋朝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权,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尚书令位高权重,自隋以来,基本不设(隋炀帝曾封杨素为尚书令),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职,故此后,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左、右仆射代领尚书省事……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权。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

材料二     赵匡胤采取“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三大纲领,巧妙地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在朝廷手中,一举铲平了藩镇割据以来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所以宋朝3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

1)结合材料一,概括自隋以来基本不设尚书令的原因。唐太宗的具体做法是什么?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赵匡胤对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材料观点,谈谈你对制度建设与国家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1945828日,《大公报》报道:“没有口号,没有鲜花,没能仪仗队,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却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报道中的“喜讯”很有可能是(    

A、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B、毛泽东抵达重庆参加谈判

C、国共两党达成了和平协议

D、中国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查看答案

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冀鲁边区河间、青县、沧县等地转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威震冀中平原,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1940年春天,回民支队开往深南一带(河北省衡水市深县以南),在石德铁路沿线与敌周旋作战,率领回民支队在康庄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回民支队取得伏击战的胜利,对其作用评价恰当的是(    

A、有利于缓解根据地严重困难的局面

B、反映了党正确领导下整风运动的积极影响

C、反映了少数民族对抗战胜利的伟大贡献

D、体现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军民既开展运动战,也开展有利条件下的阵地战

 

查看答案

193411月,天津《益世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个匪区农况变迁之描述”的报道:“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至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匪区”应该是(    

A、国民党统治区                      B、日本占领区

C、陕甘宁边区                        D、农村革命根据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