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

有学者认为:“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材料中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

A.因闭关锁国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B.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封建专制统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材料“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说明中国并没有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故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是重要的方面,但是不全面,排除B;C项与题意无关。依据所学可知,阻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故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经济的发展·影响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查看答案

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不同农作物轮换种植),并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项较为合理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B.诗中指出稻、麦产於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人的描述多不精确,不适合运用在历史的讨论

 

查看答案

“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

 

查看答案

(18分)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材料三   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

——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形态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4分)

(4)当中西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试概括其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4分)。

 

查看答案

(18分)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用泰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2分)。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4分)。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遗……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1分)。

材料四: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牲;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4分)。中国和希腊古代政治制度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