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

“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分析材料“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可知,材料体现了农民从事多种多样的农业劳动,反映的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A、C、D都与材料无关,所以应选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农业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材料三   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

——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形态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4分)

(4)当中西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试概括其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4分)。

 

查看答案

(18分)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用泰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2分)。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4分)。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遗……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1分)。

材料四: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牲;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4分)。中国和希腊古代政治制度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她。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二  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

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是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

—一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   就中国的历史环境具体条件而言,中央集权比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明显多一些。……但极端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又是以中央对地方政府“无所分画”和“无所寄任”为基础,是与皇帝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历史产物,主要是为家天下的王朝大一统服务的。

一一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始终非常敬仰中华文明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查看答案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