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柳宗元说:“浮屠(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

柳宗元说:“浮屠(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

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浮屠(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当时佛教思想和儒家思想相互融合。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背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查看答案

“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

A.大一统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  

C.万物的本原是道    D.“君权神授”理论

 

查看答案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这一说法反映出

A.礼制观念淡化         B.崇尚法家思想  

C.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查看答案

“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以德           B.无为而治      

C.小国寡民       D.刑、德并用

 

查看答案

温家宝总理曾说:“我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的下列哪一思想

A.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