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中“机器、小轮舟”以及 “纵民为之,加以保护”说明作者激励倡导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才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所以答案选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钱穆《国史大纲》记载:“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由此可知当时

A.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得以强化      B.君权不断被削弱,相权得以强化

C.地方权力削弱,中央权力加强        D.相权对君权有制约作用

 

查看答案

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李贽          C.朱熹          D.王阳明

 

查看答案

《韩非子》里记载了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从中得出的最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B.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 

C.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家庭手工业发展

 

查看答案

(19分)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 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

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摘编自 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任意一国经济体制的利弊。(4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调整?(4分)为改变材料所述现状,苏联作出了哪些努力?(2分)

(3)指出苏联模式对 20世纪 50年代的中国有何影响?(3分)结合史实说明 1978年以后,中国如何逐步突破苏联模式?(3分)【提示:两问均可从农业、工业、所有制任选一方面作答】

(4)根据上述材料及回答,你获得什么启示?【言之成理均可得分】(1分)

 

查看答案

(16分)思想的多元化和世俗化是人类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标志着国家和社会从教权桎梏下得到解脱,标志着以世俗性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正在兴起。现代社会生活的理论和规范,不再出自圣经启示或教会权威,而凭借自然理性和社会经验独立得出。启蒙运动以及 18世纪以来现代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西方文明和教会权威和神学教条日益分道扬镳。

——詹姆斯·C·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

材料二  信仰自由为文明国家所保障,宗教问题应由个人自决,不容旁人强迫……教会学校也不过是私立学校的一种,文明国家大半允许私立学校存在,作种种试验,以谋改良进步……宗教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一种试验,宗教的本质不过是劝人为善,学道爱人,并无政治侵略的意义在内,似无绝对不准存留的必要。

——1925年(朱经农)《为国家主义的教育问题答复陈启天君》

材料三  教会学校是亡国奴的铸造厂,基督学校是侵略中国的杀人地。勿为人奴隶,而置亡国于不顾!

——1925年潮州学联会出版《收回教育权运动特刊》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此后儒学在历史上遭到哪些冲击?(2分)【列举两个即可】

(2)材料一所述现象反映了什么趋势?(1分)这种趋势形成的历史背景有哪些?(4分)

(3)20世纪 20年代,在中国兴起了“收回教育权运动”。即主张“教育与宗教分离”、“反对丧失民族性的教会教育”和“取缔外人在华办教育”等。材料二、三对这一事件的认识有何差异?(2分)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收回教育权运动”兴起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