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分)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 1945...

(19分)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 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

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摘编自 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任意一国经济体制的利弊。(4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调整?(4分)为改变材料所述现状,苏联作出了哪些努力?(2分)

(3)指出苏联模式对 20世纪 50年代的中国有何影响?(3分)结合史实说明 1978年以后,中国如何逐步突破苏联模式?(3分)【提示:两问均可从农业、工业、所有制任选一方面作答】

(4)根据上述材料及回答,你获得什么启示?【言之成理均可得分】(1分)

 

(1)美国:市场经济体制(1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1分)。 美国:①利:竞争机制,社会生产效率高。(2分)②弊:周期性经济危机,社会公平相对缺失。(2分) 苏联:①利:社会相对公平,初期工业化速度快。(2分)②弊:后期计划体制易陷入平均主义,导致效率低下。(2分) 【任选一国同等得分,不拘泥于答案,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 (2)美国调整:国家大力干预经济(3分)【如学生回答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则踩点给分,每点1分,但不超过3分】;建立战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体系(1分)【如学生回答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也给1分】。 苏联努力: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任答1个给2分】 (3)影响:①农业:农业集体化(或合作社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②工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③所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任意领域3分】 突破:①农业:1979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②工业: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国企改革为核心。③所有制:逐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混合的经济体制(或1992年以来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意领域3分】 (4)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如:计划与市场相结合。(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材料可直接得出美国:市场经济体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美国:①利:竞争机制,社会生产效率高。②弊:周期性经济危机,社会公平相对缺失。苏联:①利:社会相对公平,初期工业化速度快。②弊:后期计划体制易陷入平均主义,导致效率低下。 (2)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域进行的调整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即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回答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则踩点给分,每点1分,但不超过3分】;建立战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体系【如回答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也给1分】。而苏联的努力也就是针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即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农业方面实行农业集体化(或合作社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工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1978年中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在农业:1979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工业: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国企改革为核心;所有制:逐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混合的经济体制(或1992年以来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这是开发性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也就是讲明市场与计划的关系。材料所讲的是以美国为例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以苏联为例的计划经济体制。不管是市场经济体制还是计划经济体制都存在着问题,针对着这些问题,美国和苏联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革。这说明了现代化发展模式应该是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结合起来。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的改革;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干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向苏联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思想的多元化和世俗化是人类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标志着国家和社会从教权桎梏下得到解脱,标志着以世俗性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正在兴起。现代社会生活的理论和规范,不再出自圣经启示或教会权威,而凭借自然理性和社会经验独立得出。启蒙运动以及 18世纪以来现代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西方文明和教会权威和神学教条日益分道扬镳。

——詹姆斯·C·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

材料二  信仰自由为文明国家所保障,宗教问题应由个人自决,不容旁人强迫……教会学校也不过是私立学校的一种,文明国家大半允许私立学校存在,作种种试验,以谋改良进步……宗教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一种试验,宗教的本质不过是劝人为善,学道爱人,并无政治侵略的意义在内,似无绝对不准存留的必要。

——1925年(朱经农)《为国家主义的教育问题答复陈启天君》

材料三  教会学校是亡国奴的铸造厂,基督学校是侵略中国的杀人地。勿为人奴隶,而置亡国于不顾!

——1925年潮州学联会出版《收回教育权运动特刊》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此后儒学在历史上遭到哪些冲击?(2分)【列举两个即可】

(2)材料一所述现象反映了什么趋势?(1分)这种趋势形成的历史背景有哪些?(4分)

(3)20世纪 20年代,在中国兴起了“收回教育权运动”。即主张“教育与宗教分离”、“反对丧失民族性的教会教育”和“取缔外人在华办教育”等。材料二、三对这一事件的认识有何差异?(2分)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收回教育权运动”兴起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17分)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内藤湖南和徐中约各自的观点。(2分)请任选一种观点说明其分期依据。(4分)

(2)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2分)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3分)

(3)有人说现当代中国融入世界是在 1970年代初,但也有人认为是在 20世纪末和 21世纪初。试分别说明这两种观点的历史依据。(5分)

(4)有学者认为“历史就是叙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分)【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查看答案

“对于测量者来说,空间和时间都是相对的……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够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一个清楚明白的宇宙已经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全新的宇宙。”这一理论

A.为蒸汽机的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B.有力推动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C.极大地加速电影与电视的发明          D.弥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不足

 

查看答案

“两个超级大国(冷战中的美苏)面临了许多挑战,一部分挑战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盟国,一部分挑战来自于寻求摆脱超级大国干涉的小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挑战”意指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B.“小国”泛指崛起中的第三世界国家

C.美国盟国的“挑战”来自欧盟与日本   

D.苏联盟国的“挑战”来自东盟与东欧

 

查看答案

“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A.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        B.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

C.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        D.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