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分)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

(17分)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内藤湖南和徐中约各自的观点。(2分)请任选一种观点说明其分期依据。(4分)

(2)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2分)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3分)

(3)有人说现当代中国融入世界是在 1970年代初,但也有人认为是在 20世纪末和 21世纪初。试分别说明这两种观点的历史依据。(5分)

(4)有学者认为“历史就是叙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分)【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1)内藤湖南:中国近代史起于唐宋之交。(1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起于明清之交。(1分) 前者依据:①政治:唐代科举制打破社会等级和贵族门阀制度。②经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群体兴起;海外贸易繁荣;租佃制弱化人身依附关系;③文化:文艺世俗化趋向。【每点2分,任答2点得满分4分】 后者依据:①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②新航路开辟,中西交流;③明清进步思潮,冲击传统思想体系;④早期西学东渐。【每点2分,任答2点得满分4分】 【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一种观点作答】 (2)角度: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2分)。【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如学生回答:徐中约: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费正清: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也可得分】 观点: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1分)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2分) 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1分)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2分) 【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不拘泥于答案,论述合理充分即酌情给分】 (3)1970年代初: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每点1分,任答2点得满分2分】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突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加入世贸。(3分) (4)言之成理即酌情赋分。(1分)如答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史学家对历史的叙述和认识却带有主观色彩。【说明:学生只要能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认识即可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材料可直接得出两人的观点,即是内藤湖南:中国近代史起于唐宋之交。(1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起于明清之交。依据其实考查的是唐宋、明清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即是前者依据:①政治:唐代科举制打破社会等级和贵族门阀制度。②经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群体兴起;海外贸易繁荣;租佃制弱化人身依附关系;③文化:文艺世俗化趋向。后者依据:①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②新航路开辟,中西交流;③明清进步思潮,冲击传统思想体系;④早期西学东渐。 (2)从材料“西方和俄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等关键信息可知两人的角度,即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或徐中约: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费正清: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两种观念回答只要回答其中一种就可得分,即赞同徐中约的观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同意费正清的观点。(1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2分) (3)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即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而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苏联解体,中国突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到了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001年加入世贸。 这是开放性的题,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要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认识,比如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史学家对历史的叙述和认识却带有主观色彩。对待同一史实不同的史学家有着不同的观念和看法;或者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同一历史事实也有不同的说法。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史观·全球史观;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20世纪70年中国外交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中国经济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于测量者来说,空间和时间都是相对的……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够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一个清楚明白的宇宙已经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全新的宇宙。”这一理论

A.为蒸汽机的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B.有力推动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C.极大地加速电影与电视的发明          D.弥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不足

 

查看答案

“两个超级大国(冷战中的美苏)面临了许多挑战,一部分挑战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盟国,一部分挑战来自于寻求摆脱超级大国干涉的小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挑战”意指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B.“小国”泛指崛起中的第三世界国家

C.美国盟国的“挑战”来自欧盟与日本   

D.苏联盟国的“挑战”来自东盟与东欧

 

查看答案

“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A.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        B.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

C.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        D.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小福尔索姆认为:“历史学家们都赞扬(罗斯福)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二战)以难以想象的力度把美国人从大萧条中解救出来。巨额的军火支出,印证了凯恩斯的那句:政府支出能够保障繁荣。”据此推断,作者认为

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大萧条          B.政府支出扩大不利于结束危机

C.二战是大萧条结束的真正原因          D.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

俄国历史上某时期出现“农民生产的粮食比通常少了……新政府则要求农民定期交纳,并要求工会派出军队到农村以武力采办粮食。”这一时期应是

A.农奴制改革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解体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