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历史研究过程注重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从中推导出合理的历史结论。以下...

(20分)历史研究过程注重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从中推导出合理的历史结论。以下是一些史料的整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清政府控制下)的《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因此增加了获奖名额,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

君主立宪

张民主立宪

未表明态度

篇数

11

2

3

材料二  2006年,俄罗斯的尤里一列瓦达咨询分析中心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带来什么?”作了调查,统计如下:

态度

持相应人态度的人数比例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0%

是一场灾祸

16%

其他

14%

材料三  1949—1960年中国人口变化的相关数据

年份

人口增长率及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

1949

16‰

20‰

1958

17.24‰

11.98‰

1960

负增长

25.43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哪些合理的历史结论?(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基本态度。(1分)结合1917—1991年苏联的史实,分析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49-1960年中国的人口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5分)

(4)根据材料及上述问题,你认为在历史研究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2分)

 

(1)《大公报》进行君主立宪问题的征文,说明清政府的控制放松了;民众参与程度比较高,说明参与政治的积极性高;获奖作品多为主张君主立宪的文章说明《大公报》倾向君主立宪政治;革命时期人们的政治主张有多样化倾向。(2分,答出两点即可) (2)持肯定态度的明显高于持否定态度的,整体看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是基本肯定的。(1分) 肯定因素: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工业化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俄罗斯民众的大国心理。 否定因素:未能注重经济比例协调发展;政治上高度集权,民主程度不高;斯大林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弊端,导致苏联的解体。(6分,答出三点即可,以肯定的因素为主。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变化:1949—1958年,自然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2分,只写出其中一个信息给1分) 原因:新中国成立,结束了社会动乱局面,政局稳定;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3分,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 变化:1958—1960年,自然增长率下降,死亡率上升。(2分,只写出其中一个信息给1分) 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出现,使经济遭到破坏。(2分) (4)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论从史出,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史料的收集。(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分析与掌握。回答时要结合材料“1911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清政府控制下)的《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及表格中的各种主张的比例分析回答。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认识与理解。回答时要注意调查的时间“2006年”,这时苏联已解体五年,同时要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调查数据“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占30%...是一场灾祸占16%”概括出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基本态度。回答原因要结合苏联在1917—1991年间所取得成就: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卫国战争的胜利、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以及存在的问题如未能注重经济比例协调发展、民主程度不高等史实进行中分析解答。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后中国人口变化及原因的分析掌握。回答是要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变化归纳中国人口在这一时期的变化趋势。回答原因要结合这一时期政治局势、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的发展、自然因素等方面归纳总结。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研究一般方法的认识与理解。一般情况下,进行历史研究要根据史料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通常需要做到:史料的收集和整理、论从史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史料的收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 考点: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西学东渐•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立• “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现代金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主导经济发展的变迁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7、1920和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1887年

1920年

1936年

名称

总额

名称

总额

名称

总额

票号

3.29

银行

9.11

银行

72.76

钱庄

2.8

钱庄

1.6

信托公司

0.22

典当

3

典当

1.5

储蓄会

1.45

 

 

 

 

保险公司

0.63

 

 

 

 

钱庄银号

5

 

 

 

 

典当

2

合计

9.09

 

12.21

 

82.06

——据燕红忠《近代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研究》

材料二  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总额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时间

出口

进口

1929

52.41

43.99

1930

38.43

30.61

1931

24.24

20.91

1932

16.11

13.23

——据H.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哪些特点?简述1936年我国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罗斯福在金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为了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举措?这一新秩序的建立有何影响?(6分)

 

查看答案

(16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侧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材料三  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7分)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6分)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3分)

 

查看答案

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朝

 

查看答案

《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古人重视家庭教育                B.日常行为注重伦理道德

C.古人重视生活技能教育            D.以思想统一促政治统一

 

查看答案

“大器晚成”、“大象无形”、“质真若渝”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最早都源自同一本先秦典籍,它是

A.《春秋》B.《道德经》

C.《论语》D.《韩非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