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

(16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侧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材料三  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7分)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6分)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3分)

 

(1)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1分,答到一点即可) 斗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2分) 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4分,每点2分) (2)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2分,每点1分) 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2分) (3)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1分) 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2分,每点1分,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认识与理解。回答第一小问要依据图片中右下角的图例回答,同时要结合历史地图的具体内容。结合第一小问回答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国共合作,进行北伐。对于结局,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问题。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合作进行抗战的认识与理解。回答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低估……中国民众……的力量……民族凝聚力”、“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作答;第二小问结合两党关系及两党在抗战上的态度分析回答。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与理解。回答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合则对国家有利”、“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及目前的现实状况解答。对于第二小问要从历史和现实、政治和经济等跟方面综合分析解答。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当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抗日;祖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朝

 

查看答案

《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古人重视家庭教育                B.日常行为注重伦理道德

C.古人重视生活技能教育            D.以思想统一促政治统一

 

查看答案

“大器晚成”、“大象无形”、“质真若渝”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最早都源自同一本先秦典籍,它是

A.《春秋》B.《道德经》

C.《论语》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上述观点所强调的史观是

A.阶级斗争史观             B.文明史观       

C.近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

 

查看答案

“金砖国家”是指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个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后加入的南非共五个国家,通过金砖会议商讨合作、协调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金砖国家合作有利于对抗超级大国——美国

B. 金砖国家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 金砖国家合作有利于五国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D. 中国是金砖国家中的盟主,在协调一致立场和行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