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

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

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公理战胜强权”说明反对强权政治,再结合题干时间1918年,可知这一时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联系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可知题干中的公理应该是指民主,即自由、平等,故B项正确,CD项错误;A项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不符,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重庆日报》曾登载“革命,从剪辫子开始”,并引用了三峡博物馆保存的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从图示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满分5 manfen5.com

①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②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

③旧习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④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持中间立场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查看答案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又今出榜散行晓谕外,更请父老各以此意劝率乡闾,教戒子弟,务令通晓,毋致违犯。”此则“乡约”有利于

A.规劝乡民“存天理,灭人欲”   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     D.强化政府对百姓管理

 

查看答案

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  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查看答案

下列改革中有利于社会转型的决定性措施是

A.商鞅废井田,开阡陌     B.孝文帝禁穿胡服,改穿汉服

C.庆历新政中整顿吏治     D.王安石推行均输法、市易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