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

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智力精英集团”指的是知识分子,该学者认为科举制度利用人性的弱点把知识分子纳入到统治集团,从而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故C项正确;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改革中有利于社会转型的决定性措施是

A.商鞅废井田,开阡陌     B.孝文帝禁穿胡服,改穿汉服

C.庆历新政中整顿吏治     D.王安石推行均输法、市易法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1分)感化政治是具有普遍性价值的一种观念和行动指引,它能推动社会和平、稳步、文明地进步。圣雄甘地和他的非暴力抗争运动成为现代感化政治的源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始终相信印度教徒关于精神导师的观念以及精神导师在个人精神实现的过程中的重要性。我认为没有精神导师就不会有真正的知识的说法很有道理。……在我的人生中,有三位当代人士影响深刻:与赖昌德巴伊在生活上的接触、托尔斯泰写的《天国在你的心中》以及鲁斯金的著作《直到这最后的一个》。这些在我心目中各有其位置。

——甘地《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材料二  甘地并非是只是简单强调非暴力的意义,而是相反,他试图发明一种新的冲突解决办法——这种办法尽量回避暴力,而仅仅采用非暴力的、同样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冲突。……甘地把这种思想和行动,称为坚持真,以其毕生精力创造和发展坚持真的理论和行动,他共采取了五十多次的坚持真的运动……                                                                                     

——黄迎虹《感化型政治》

材料三   任何有一丁点洞察力的人都能看到,它(指坚持真)已经让亿万印度民众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赋予他们个性、力量和自信——没有这些,任何政治的或社会的变革都无法得以展开……我很确信,

就这一点而言,非暴力的方法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它加快了唤醒民众的步伐,为革命性的变革提供了条件。                                                       

——《尼赫鲁自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影响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2分)

2)据材料二,甘地发明的新的冲突解决办法是什么?甘地坚持真的行动主要有哪些?(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4分)你如何理解感化政治的现实意义?(2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日本传统上认为,教育是一项与仁和孝同等重要的德行。因此改革者们一直把设立新学校置于明治政府的任务清单中。阅读下列材料:高

材料一   在德川统治之下,公卿和武士,以及众多凭借财富(如果不是凭借其地位)而处于统治阶级外围的人,都接受过中国文化和思想的训练,且往往相当周详的训练。少数人,特别是德川统治较晚的时期,在接受上述训练之外,又学习了另外一些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价值的知识,即所谓兰学……这一切为创造一个现代国家提供了坚实基础。

——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材料二   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兴其业,以遂其生者,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长其才艺又非学不可。自为日常之用的语言、写作和计算,到为官、为农、为商、为匠、为工等各行各业必需之知识,……事实上对于人类所有的职业而言,无一业无需求学……为此,知识乃是立身之本。

——日本《教育法》(187295颁布)

材料三   对比中日两国维新的背景你会发现,教育程度似乎决定了维新的成败。教育,在维新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到了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的教育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百日维新之时,梁启超曾经评论说,中国科举网尽举国上下之人才,专事空疏无用之学,使学生悉已为功令所束缚,帖括所驱役,鬻身灭顶,不能自拔

——苏静主编《知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在教育训练上有何变化?(2分)

2)据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期人们对知识有何新的认识?(4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治政府在文明开化方面的具体举措。(2分)

3)据材料三,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中国维新变法中存在什么严重问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有何建议?(2分)

 

查看答案

10分)科学,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透过科学,我们能够管窥各国文化传统之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商朝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哈雷彗星的记录;《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定的药典;……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曾经起过巨大的影响。             

——李建国《自然科学简史》

材料二   “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中国化学家张准(1924年)

材料三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获得发展完善并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科技成就。(3分)

2)概括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国人重视“科学本体”开始于20世纪初的什么运动?(2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成果。(2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三个时期科技发展的特色。(3分)

 

查看答案

14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它)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个人自主自立的强调,二是对私人生活的尊重,三是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要救一切相信的……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上帝给我们的恩典,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获得。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材料三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社会物质基础

人物

代表作

核心观点

A

伏尔泰

《哲学通信》

C

B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卢梭

《社会契约论》

主权在民

材料四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的伦理观的主要观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所反映的特定社会物质基础。(1分)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关于人的信仰的主要观点。(1分)

3)填写材料三表格中ABC空缺的内容。(3分)

4)运用材料一、二、三,论证材料四的观点。(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