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史密斯作品《俄国人》中有三段描述:“‘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

[美国]史密斯作品《俄国人》中有三段描述:“‘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尽管排队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不知道到底在卖什么!”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苏联是工人的乐园,工人生产积极性极高 ②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 

③苏联的生活消费品缺乏                 ④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结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记者反映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②③④都是其表现。 由“……混日子的最好地方”说明工人生产积极性并不高,因此①理解错误;“……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说明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差,排队购物(甚至不由自主地)说明当时苏联生活消费品缺乏,而造成上述局面的根源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②③④的理解均正确。故选D 考点:斯大林体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马克思认为:“在经济学上是错误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却可以是正确的。”甘地的经济思想复杂而独特,又充满矛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当我觉察到孟加拉人的勇敢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在该管辖区内,没有纺织厂。因此,他们能够恢复原始的手工纺织业。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二 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所有活动都要围绕它旋转。

——止默《甘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和斗争形式?(6分)

(2)据材料二,甘地认为印度自治的中心是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思的观点。(7分)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大清帝国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久尊戴。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诸君主,而大巨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实施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2分)

(2)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3分)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6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内容。(4分)并指出其局限性。(3分)

(3)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菜斯顿对美国1787年宪法赞赏有加,说“这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材料二  美国特拉华州的代表马丁·路德在制宪会议上评论道:“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 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恩格斯则认为:“可以表明这种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典型表现是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评材料中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列传》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四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他对君权的论证体现出什么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证对儒学地位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4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和明太祖两位君主的相应解决措施。(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顾炎武思想的产生原因。(4分)

(4)有人说:顾炎武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请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一说明理由。(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